俄罗斯禽肉逆袭中国市场:当“废弃鸡爪”成为贸易硬通货

Chicken feet from Russia to China.jpeg

一、逆市上扬:18% 份额背后的中俄禽肉贸易逻辑

  2025 年前 7 个月,在全球禽肉贸易格局中,形势复杂多变且整体呈现下行态势。中国禽肉进口总量下降了 0.8%,反映出市场在经济周期波动下的收缩趋势。然而,俄罗斯对华禽肉出口却表现突出,出口量增长 15%,市场份额从 14% 提升至 18%,成为中国第二大家禽出口国。

  这一在市场下行周期中的显著增长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精准的供需匹配。一方面,俄罗斯面临鸡爪等禽副产品积压的问题;另一方面,中国市场对优质禽副产品存在需求缺口。同时,在全球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因素冲击的背景下,中俄之间地缘相邻的优势确保了贸易供应链的稳定性。

  俄罗斯家禽联盟数据显示,2025 年 1 - 8 月,俄罗斯向中国出口 8 万吨家禽,其中鸡爪占比达 76%,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。曾经在俄罗斯被视为屠宰废弃物的鸡爪,进入中国市场后成为推动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商品。

二、鸡爪驱动的双赢格局:一场基于需求互补的贸易合作

  (一)俄罗斯:资源转化与价值提升
  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农牧资源,但在饮食文化上,俄罗斯民众偏好牛排、鸡胸肉等,鸡爪因肉少、食用不便,长期不受青睐,过去常被加工为动物饲料原料或直接丢弃。

  而在中国,泡椒凤爪、卤鸡爪等特色美食深受欢迎,休闲食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对鸡爪的需求增长,年消费量超百万吨。2024 年,中国泡椒凤爪需求量达 33.79 万吨,市场规模达 234.50 亿元。

  这种饮食文化差异为中俄贸易创造了新机遇。在俄罗斯屠宰场,鸡爪以低成本收集,经简单清洗、冷冻处理后出口至中国,价格为 3.2 美元 / 公斤,相比俄罗斯本土售价,利润大幅提升。2025 年一季度,俄罗斯对华鸡爪出口量增长 40%,超越美国,在对华鸡爪供应国中仅次于巴西。仅鸡爪这一产品,就为俄罗斯企业带来 2.5 亿美元的年收入,成为俄罗斯禽肉出口的重要支柱。

  (二)中国市场:需求满足与品质选择
 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禽副产品消费国,鸡爪消费量占全球贸易量的 70%。在众多进口鸡爪来源中,俄罗斯鸡爪凭借多方面优势赢得中国市场。

  首先是食品安全优势,俄罗斯全境无非洲猪瘟疫情,在全球动物疫病频发的背景下,为其鸡爪产品提供了质量背书。其次是成本优势,与巴西相比,俄罗斯鸡爪价格平均每吨低 15% 左右,对食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商具有吸引力,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  再者,俄罗斯鸡爪品质优良,单个重量在 80 - 100 克之间,大小均匀,适合中式卤味加工,肉质紧实、口感好。最后,地缘优势带来供应链优势,俄罗斯与中国接壤,中欧班列开通后,运输时间大幅缩短,仅需 120 小时即可抵达中国内陆城市,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货物损耗风险。

  2025 年上半年,中国进口冻鸡爪总量为 19.38 万吨,其中俄罗斯鸡爪占比近 40%,已广泛进入中国市场的各个流通环节,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品。

  三、全产业链拓展:俄罗斯禽肉在中国市场的深度渗透

  (一)从单一产品到全品类布局

  鸡爪贸易的成功推动了俄罗斯禽肉产业全面进军中国市场。2025 年前 7 个月,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达 40 亿美元,同比增长 10%。其中,猪肉出口量增长 140%,火鸡肉出口量在过去三年增长了 6.4 倍。

  切尔基佐沃集团作为俄罗斯禽肉产业的龙头企业,早在 2019 年就布局中国市场。在养殖环节,针对俄罗斯气候条件,历经 5 年培育出抗寒、肉质鲜美的 “俄罗斯黄羽鸡”,采用天然谷物、豆类和无污染草料混合饲料,确保鸡肉品质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。

  在加工环节,集团投入 2 亿美元引进零下 40℃极速冷冻锁鲜技术,15 分钟内完成鸡肉冷冻,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和口感。同时,根据中国市场消费习惯进行精细化分割,产品涵盖鸡胸肉、鸡腿肉、鸡翅中等。

  目前,切尔基佐沃集团的禽肉产品已进入中国各大城市餐饮市场,成为麦当劳、绝味鸭脖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。在麦当劳部分产品中,其提供的鸡肉原料占比超 30%;绝味鸭脖推出的 “俄式风味鸡翅” 选用其鸡翅,月销量突破 100 万份。

  (二)双边农业合作的协同效应
  中俄禽肉贸易的发展是双边农产品合作深化的缩影。目前,两国已签署 23 份农产品议定书,涵盖肉类、粮食、果蔬等品类。俄罗斯 1718 家企业获得对华出口资质,形成了 “粮食 - 肉类 - 深加工产品” 的贸易体系。

  在粮食领域,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大麦对华出口量占中国大麦进口总量的 10%,主要用于啤酒酿造和饲料加工,为中国青岛啤酒、雪花啤酒等提供原料。俄罗斯菜籽油占中国菜籽油进口量的 13%,采用冷榨工艺,富含营养成分,在超市中销量可观。

  同时,中国农产品也进入俄罗斯市场,速冻蔬菜、调味品等凭借品质和性价比受到欢迎。2025 年上半年,中国家禽出口量增长 42%,达到 30.8 万吨,标志着中国从禽肉进口大国向全球市场供应者的转变,推动中俄农业合作向产业协作升级。双方在饲料加工、冷链物流等领域开展了 37 个合作项目,总投资超 15 亿美元。如新希望集团与俄罗斯企业合作建设饲料加工厂;中俄共建跨境冷链物流通道,优化运输路线和冷藏设备,保障农产品运输。

  四、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: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探索

  (一)面临的挑战
  俄罗斯禽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。从内部看,随着禽肉养殖规模扩张,蛋鸡存栏量达 1.13 亿只,鸡爪供应过剩,2025 年上半年库存同比增长 12%,库存消化成为难题。

  外部竞争方面,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禽肉出口国,拥有成熟养殖体系和成本优势,单只鸡养殖成本比俄罗斯低 0.5 美元,占据中国 35% 的禽肉进口份额,是俄罗斯在华主要竞争对手。

  此外,中国本土禽肉产业崛起,2025 年上半年家禽出口量增长 42%,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、品质和成本控制上不断提升,未来俄罗斯禽肉在中国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竞争,需避免过度依赖低端副产品出口。

  (二)应对策略
  为应对挑战,俄罗斯禽肉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在产品创新方面,加大技术投入,开发增值产品,如精度达 0.1 毫米的去骨鸡爪和即食卤味包,提升产品附加值,单箱鸡爪价值从 106 美元提升至 180 美元。

  在供应链优化方面,与中国共建跨境冷链产业园,在远东地区实现 “养殖 - 加工 - 通关” 一体化运作,物流成本降低 25%,提高了运输效率和保鲜程度。

  在市场拓展方面,除传统贸易渠道外,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、淘宝等合作,开设官方旗舰店,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35%,扩大了销售范围。

  结语:基于贸易互补的大国合作模式与启示
  俄罗斯禽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,是基于市场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成功案例。鸡爪贸易的兴起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把握,即通过挖掘需求实现价值创造,以互补合作打破贸易壁垒。随着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推进,这种基于产业协作的贸易模式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,展示了在全球经济格局分化背景下,通过挖掘供需关系实现共赢的可能性,为世界贸易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
信息来源:现代畜牧网

Copyright ©2022 深圳双和食品贸易有限公司   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2022060712号

服务热线

+86-755 8482 2132

微信服务号